<form id="dxp9a"><tr id="dxp9a"></tr></form>
<em id="dxp9a"><object id="dxp9a"><menuitem id="dxp9a"></menuitem></object></em>
  • <legend id="dxp9a"><table id="dxp9a"></table></legend>
    <span id="dxp9a"><p id="dxp9a"><i id="dxp9a"></i></p></span>

    <em id="dxp9a"></em>
    <span id="dxp9a"></span>
    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唯獨在中國下滑,國人對保時捷,沒有愛了?

    2023-10-25 09:55
    1號車盟
    關注

    近日,保時捷官方對外公布了品牌2023年前三季度在全球范圍內以及全球各地區市場的銷量情況。

    具體來看,2023年前三季度,保時捷在全球范圍內累計交付新車242722輛,同比增幅達到了10%,這樣的增幅對于一個超豪華品牌來說算是比較難得的。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保時捷全球范圍累計銷量穩步提升的同時,作為保時捷近年來最大且最穩定市場的中國,今年前三季度的銷量卻僅有60748輛,同比下降了12%。

    而除中國市場之外,保時捷在德國、北美、歐洲(不含德國)以及海外新興市場的銷量均有著14%-23%的銷量增幅,也就是說,曾經作為保時捷全球地區銷量“大腿”的中國市場,今年竟然成了“拖后腿”的那個。

    要知道今年以來,保時捷全系車型,除剛剛改款的卡宴以外,基本都由原來的需要加價或是無任何優惠,進入了優惠的階段,然而這次拿出了優惠,保時捷中國銷量卻止不住地下跌,保時捷究竟是怎么了?

    大環境下行,“超豪華”不再是剛需

    實際上,造成保時捷2023年在中國銷量“兩級反轉”,進入“下跌模式”的原因有非常多,而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國內消費大環境的下行。

    自從進入2023年以后,經濟形勢總體較差,車圈又出現了價格戰,加之中國汽車消費者的購車理念普遍由前些年的感性,進入了理性購車階段,他們開始認真考慮一款車輛的性價比,反復斟酌自己的購車選擇是否正確,是否值得。

    而對于保時捷這樣的超豪華品牌來說,產品價值與產品價格本就不在一個維度上,購買保時捷這樣的產品所花費的高昂成本,實際上有一大部分是為所謂的“超豪華”品牌形象而買單,往簡單了說,其實就是買個“面子”。

    因此在大環境下行的當下,保時捷這樣超豪華的品牌形象所帶來的附加值,已經不再是大家的剛需,這種時候保時捷旗下產品的弊端也會暴露無遺。

    舉個最直接的例子,保時捷曾經的銷量引擎,號稱“將保時捷從破產邊緣拉回來的”中大型豪華SUV卡宴,以其尺寸以及定位來說,它的直接競爭對手應該是寶馬X5以及奔馳GLE這類的豪華品牌中大型SUV。

    但是由于超豪華的品牌定位,導致卡宴在價格(選配后)層面已經超越了級別更高的寶馬X7以及奔馳GLS等車型,而這樣的溢價在過去經濟環境好的時候對于“土豪”們來說或許無關痛癢,但如今,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去選擇更具性價比的BBA車型,畢竟同樣的產品體驗能用更低的價格得到,同樣的價格又能獲得更高的產品體驗,何樂而不為呢?

    而除去卡宴之外,上述這樣的情況在保時捷Macan、帕拉梅拉、Taycan甚至是718上都是普遍存在的,而唯一價格能夠匹配產品價值的保時捷911又恰恰不是走量車型。所以說,如今這樣的市場環境正是導致保時捷2023年在華銷量下跌的“導火索”。

    產品迭代瓶頸期,又遇新能源轉型失利

    當然,大環境的下行以及消費觀念消費習慣的改變,僅僅是造成現象的“導火索”,而現如今保時捷在華銷量的下跌實際上透露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保時捷品牌本身也存在著不小的問題,畢竟地基不穩,樓房才會晃動。

    新能源汽車飛速崛起的當下,保時捷與絕大多數傳統車企一樣,在新能源轉型的路上慢了半拍,品牌至今真正意義上量產交付的純電車型僅有Taycan一款,而受限于超高的定價,Taycan這款車型在華長期的月銷量僅能保持在450輛上下,并且在進入今年以后,這個數字更是下降到了250輛左右。

    雖網傳有消息稱,純電Macan和純電卡宴已經進入了測試階段,但是距離預計上市的2025年還有一年半載的時間,這意味著保時捷即使在2025年發力新能源,這期間仍有長達2年的空窗期。

    與此同時,近幾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浪潮的風靡,不僅僅是改變了汽車消費市場的格局,同時也打破了以往汽車制造行業產品迭代的規律。

    例如傳統燃油車,一代產品普遍會在市場上服役5-6年才會經歷換代,這點在傳統豪華品牌上更能應驗,而如今新能源汽車1-2年一換代的頻率正在不斷拉大燃油車與新能源車之間的產品力差距,也讓以往汽車制造巨頭們心照不宣的“5-6年一換代”潛規則被打破。

    或許正是基于這樣的考量,當下保時捷旗下一大部分產品已經開始步入換代升級的軌道,帕拉梅拉新一代上市在即,保時捷911(992.1)也將迭代進入992.2時代,保時捷Macan純電版車型未來也有可能取代如今的Macan。

    產品迭代、升級在即,無疑會增加消費者觀望的心理,尤其是對于保時捷這種超豪華品牌來說,“買新不買舊”的心理會更明顯地作用在消費者身上;更何況,當下這個時間點,正是傳統與新能源碰撞的階段,保時捷若是在這個時間點的產品大換代之上,拿不出什么出彩的作品,在產品的智能化、新能源化方面無法做出大的提升,對于未來產品的銷量也很難再起到積極的作用。

    簡而言之,新能源轉型緩慢、產品智能化表現低下,以及近乎全系產品卡在一個時間點共同換代改款的操作,都是誘發保時捷當下在華銷量倒退的重大影響因素。

    區別對待壞口碑,品牌形象大不如前

    除去市場環境以及品牌產品本身存在的問題,近些年保時捷在對待中國消費者的態度上,也早已為其銷量下滑埋好了坑。

    去年的保時捷“轉向柱減配”一事,相信屏幕前的各位也是記憶猶新,這里再給簡單回顧下保時捷中國的“騷操作”:

    購車時,保時捷官方承諾,由于芯片供應不足,暫時會將用戶車輛的轉向柱簡裝為手動轉向柱,后續提車之后再免費升級為電動轉向柱。然而在用戶提車之后,保時捷并沒有兌現承諾,而是給用戶提供了2300元的代金券,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保時捷門店加裝電子轉向柱的費用實際高達3萬元。

    并且非常耐人尋味的是,保時捷官方在面對北美地區的消費者時,就做到了提前告知“因缺少芯片暫時提供手動轉向柱”的事宜,并且也在品牌官網上進行了相關提示,可面對中國消費者,保時捷官方并未告知,許多車主甚至是在提車一段時間以后才發現自己購買的產品并沒有配備電子轉向柱。

    區別對待中外消費者,本就是一件毫無底線的事情,況且事件發生的2022年,已經是中國成為保時捷品牌最大單一市場的第八個年頭,而保時捷你就這么對待自己的“金主爸爸”?

    實際上保時捷對于中國汽車消費者的區別對待,并不僅限于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電動轉向柱事件”,購車時強制加價、強制選配、強制捆綁購車禮包之類的操作,保時捷同樣玩得“爐火純青”,就連隔壁雷克薩斯看了都得直呼一聲“大哥”。

    都說“顧客就是上帝”,保時捷這樣毫無底線踐踏顧客權益,為自己牟利的行為,無疑傷害了許多消費者,而這與保時捷今年銷量的倒退同樣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寫在最后

    當下的保時捷,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品牌,身為超豪華品牌的它,如今已經不得不放下高傲的身段,停止加價行為,甚至提供優惠,并且也已經開始下場與寶馬、奔馳爭奪市場份額,然即便是這樣,它在中國的銷量也進入了倒退模式,由此可見,無論是怎樣的品牌,區別對待消費者,為了利益毫無底線,終將會被消費者拋棄。

    那么對于保時捷在華銷量下滑這一事件,屏幕前的各位,又是怎么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原文標題 : 唯獨在中國下滑,國人對保時捷,沒有愛了?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能汽車網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