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被罰80.26億元,滴滴事件沒有贏家
出品 | NBS新品略作者 | 吳文武?
?滴滴事件調查處罰決定正式公布!
7月2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作出網絡安全審查相關行政處罰的決定。
根據網絡安全審查結論及發現的問題和線索,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法對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涉嫌違法行為進行立案調查。經查實,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違反《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的違法違規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情節嚴重、性質惡劣。
7月2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對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處人民幣80.26億元罰款,對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程維、總裁柳青各處人民幣100萬元罰款。
國家網信辦官網公告了就對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作出網絡安全審查相關行政處罰的決定答記者問,包括案件背景、調查經過、違法主體認定、處罰主要依據等信息。
很快滴滴被罰事件上演了熱搜霸屏,其中公眾除了普遍關注對滴滴的處罰金額達到80.26億元外,其中最引發關注和熱議的是滴滴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簡直令人驚愕!
經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16項違法事實,歸納起來主要是8個方面。一是違法收集用戶手機相冊中的截圖信息1196.39萬條;二是過度收集用戶剪切板信息、應用列表信息83.23億條;三是過度收集乘客人臉識別信息1.07億條、年齡段信息5350.92萬條、職業信息1633.56萬條、親情關系信息138.29萬條、“家”和“公司”打車地址信息1.53億條;四是過度收集乘客評價代駕服務時、App后臺運行時、手機連接桔視記錄儀設備時的精準位置(經緯度)信息1.67億條;五是過度收集司機學歷信息14.29萬條,以明文形式存儲司機身份證號信息5780.26萬條;六是在未明確告知乘客情況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圖信息539.76億條、常駐城市信息15.38億條、異地商務/異地旅游信息3.04億條;七是在乘客使用順風車服務時頻繁索取無關的“電話權限”;八是未準確、清晰說明用戶設備信息等19項個人信息處理目的。
滴滴被罰事件,再次讓人們將眼光聚焦到這家網約車巨頭身上:滴滴,何以至此?滴滴事件有多大影響?
滴滴,強勢崛起的“屠龍少年”
時間回到2012年,當時中國互聯網行業掀起一陣創業熱潮,其中就包括交通出行行業。
2012年冬天的一天,一個叫程維的年輕人被凍得瑟瑟發抖,在路邊攔出租車,很久都叫不到車,于是程維萌生了要解決人們打車難的痛點,開發一個打車軟件的想法。
2012年9月,滴滴打車軟件上線,剛開始的滴滴很難,瞄準了傳統的出租車行業,滴滴作為“新物種”一開始遭到北京出租車公司及司機的拒絕,只能提供補貼,但成效甚微。
那年冬天的一場大雪改變了滴滴,許多用戶在暴風雪中因為打不到車下載了滴滴軟件,一天訂單量突破了1000個,滴滴重新看到了希望。
滴滴的市場策略簡單粗暴但很有效果,就是燒錢補貼,當時有很多打車軟件,但滴滴在2013年通過燒錢補貼的方式戰勝了30多家平臺。
滴滴的迅猛勢頭很快被投資機構所看好,程維也知道必須要靠燒錢給補貼才能打開市場,就需要不斷融資,滴滴成立的當年就獲得了金沙江創投的300萬美元A輪融資。
滴滴從成立到上市前一共公開披露完成了22輪融資,累計融資總額超123.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90.28億元),投資機構包括騰訊、經緯中國、中信產業基金、淡馬錫、中國平安、阿里、中投公司、Apple、富士康、豐田、軟銀等。
2013年10月,滴滴打車占領市場份額為59.4%,2014年滴滴與當時的主要競爭對手快的打車展開了“補貼大戰”,短短半年,滴滴燒掉了14億美金,快的燒掉了10億美金。
2015年2月14日,快的打車與滴滴打車宣布戰略合并,合并后的滴滴幾乎壟斷了國內的網約車市場。
緊接著,滴滴在2016年打敗了來自美國網約車軟件Uber,并購了Uber中國業務,自此滴滴打車占據了國內網約車90以上的市場份額。
滴滴業務覆蓋出租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巴士、試駕等,滴滴發展成為了一家網約車壟斷龍頭企業。
“屠龍少年”終變成“惡龍”
短短幾年時間,滴滴就發展成為網約車巨頭,在全球科技行業中都實屬罕見。
但擺在這家網約車巨頭面前一直面臨一個難題,就是不盈利!2018年,程維在內部信中坦然承認:滴滴成立6年,從未盈利。滴滴一路狂奔,在過程中也備受爭議,特別是瘋狂的燒錢模式,一直備受外界質疑。
滴滴連續虧損到第7年,2020年5月7日,滴滴總裁柳青在接受美國財經媒體CNBC的采訪時透露:“我可以和你們分享的是,滴滴的核心業務已經盈利或者說有些薄利了!
但與此同時,滴滴一直丑聞不斷,僅僅在2018年滴滴順風車業務在短短三月之內就發生了惡性案件,“空姐夜乘滴滴順風車被害”事件和“樂清女孩搭順風車”事件,因為丑聞事件滴滴順風車業務停業整頓,直到450天后才恢復上線。
后來我們聽到更多的是關于滴滴的負面消息一直不斷,滴滴甚至被貼上了“人血饅頭”標簽,順風車廣告違規,抽成比例高達35%、讓司機淪為廉價勞動力,大數據殺熟,違規收集用戶信息等。
7月8日,央行營業管理部網站公布信息顯示,滴滴旗下的滴滴支付存在12項業務違規問題,被央行警告,被處罰427萬元。
滴滴給外界的形象是,顯然已經從“屠龍少年”變成了“惡龍”。
2021年6月11日,滴滴出行低調提交IPO招股書,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個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躍用戶為4.93億,全球年活躍司機1500萬。2018年-2020年,滴滴的凈虧損分別為150億元、97億元和106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凈利潤為55億元。
很快在6月30日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沒有上市敲鐘儀式,也沒有發布新聞通稿,但還是引發了市場高度關注。
滴滴上市并沒有迎來高光時刻,反而成為滴滴的大轉折。
幾天后的2021年7月4日晚,國家網信辦發布消息,根據舉報,經檢測核實,“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滴滴上市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引發了關于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個人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大討論。2021年12月3日,滴滴宣布啟動紐交所退市工作,啟動在香港上市的準備工作。2022年6月11日,滴滴正式從紐交所退市,總市值停留在111.16億美元。
直至7月21日,國家網信辦正式公布對滴滴事件的處罰結果:對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處人民幣80.26億元罰款,對董事長兼CEO程維、總裁柳青各處人民幣100萬元罰款。
滴滴事件沒有贏家
國家網信辦發布對滴滴的處罰公告后,“滴滴被處罰80.26億元”、“滴滴回應被行政處罰”、“滴滴過度收集1.07億條乘客人臉識別信息”等話題上了微博熱搜。
不過在NBS新品略看來,滴滴事件影響面廣,有許多值得深思及反思之處,更重要的是沒有贏家。
滴滴從2012年成立,從一個不知名的打車軟件,通過燒錢補貼占領市場,擊敗競爭對手,最終成為行業壟斷巨頭,不可否認,僅從商業效應角度來講,滴滴改變了出行行業,也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有諸多值得肯定的成績和價值。
但與此同時,隨著滴滴成長為行業巨頭,無論是出于商業目的,還是所謂的研發目的,利用自己的壟斷市場地位及前沿的科技手段,進行大數據殺熟、違規收集采集用戶信息等行為違反了合規合法。
滴滴作為網約車出行巨頭,掌握著巨量的大數據,其赴美上市,從國家戰略的角度來講已經牽扯到了數據安全問題,此處NBS新品略不做過多闡述,相信讀者朋友們也深明其中之意。
從2021年7月,滴滴被國家網信辦調查開始,滴滴APP下架,業務萎縮,受到嚴重影響,市場數據顯示,滴滴被從被調查至今,已經失去了20%的市場份額。
數據顯示,今年1月,滴滴日均單量均在2000萬單,比上市招股書披露的2500萬單低了1/5,從原先一個季度可以凈掙十多億元到再度虧損。
滴滴在美上市后,市值最高時達到851億美元,股價持續下跌,不到一年時間,市值蒸發了762億美元(約4800億元人民幣)。
今年2月,有媒體報道稱,滴滴將裁員20%,涉及幾乎全線業務,只有少數獨立部門不受影響,滴滴被調查期間,業務受到了很大影響。
如今滴滴被罰,國家網信辦對其依法作出處罰決定,滴滴最終還是要自己吞下苦果,也對程維和柳青兩位高管做出了相應處罰。
滴滴事件背后的個別投資機構也很受傷,其中最大的兩位輸家應該是軟銀和Uber。
資料顯示,軟銀是滴滴第一大股東,持股20%左右,按照滴滴退市時的市值來看與當初IPO相比,按20%股份計算,孫正義的投資僅剩14億美元,虧損高達106億美元。
Uber是滴滴的第二大股東,持股12.8%,這是當初滴滴收購Uber中國業務換來的股份,持股市值僅剩下11億美元。
所以,整體來看:滴滴事件沒有贏家。
寫在最后
滴滴處罰通告已公布,滴滴官方很快回應稱,我們誠懇接受,堅決服從,嚴格按照處罰決定和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全面深入自查,積極配合監管,認真完成整改。
滴滴要為自己的違法違規行為付出巨大代價,只有徹底改過自新,才能重新贏得市場和消費者信任。
盡管滴滴被調查期間,國內網約車市場硝煙再起,滴答打車、美團打車、T3出行、首汽約車、曹操出行,還有幾十家大大小小的網約車平臺崛起,搶占了滴滴的市場份額,但滴滴依然占據網約車市場70%的市場份額,依然有很大的市場影響力。
但目前國內的網約車市場,依然存在競爭無序、隨意調價、抽成比例高、用戶數據信息安全等各種亂象和問題,不過針對網約車市場的合規治理及監管規范越來越嚴格,會不斷深入,不斷細化。
滴滴事件,不僅對滴滴一家公司產生深遠影響,對整個網約車行業及所有的網約車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及警示的案例。
原文標題 : 滴滴被罰80.26億元,滴滴事件沒有贏家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27日馬上報名>> 【在線研討會】高像素紅外傳感器在物聯網中監控攝像頭...
-
11月29日立刻參加>>> OFweek2023中國優.智算力年度評選
-
即日-11.30免費報名>> 《2023云計算與通信5G類優秀產品&解決方案合集》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線下展會】2023 WAIE 物聯網與人工智能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線下會議】OFweek 2023(第八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捷配科技—云橋大會●工業互聯網峰會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