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潛標在海洋探測中不可或缺,我國研制及應用實力不斷增強
海洋潛標是一種重要的海洋探測裝備,在深遠海海洋環境探測中不可或缺,在全球各個海洋大國中應用廣泛。
海洋潛標,是系泊在海面以下,對海洋水下環境要素進行長期、定點、連續觀測的設備,當任務完成后可進行回收。海洋潛標是海洋探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攜帶多種傳感器,監測多種參數,并且可以多參數同步探測,在海洋科學研究、發展海洋經濟、海洋軍事偵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海洋潛標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由于一般工作在海面以下,在海面以下幾十米至幾千米的層面上進行海洋環境監測,海洋潛標具有隱蔽效果好的優點,不易受海面氣象條件以及人類活動影響,可在臺風區、航道、公海、捕撈作業區布放,進行全天候工作。因此海洋潛標是一種重要的海洋探測裝備,在深遠海海洋環境探測中不可或缺,在全球各個海洋大國中應用廣泛。
海洋潛標主要由衛星通信系統、主浮體、傳感器、數據記錄儀、并聯聲學釋放器、抓力錨等構成,通過系留系統進行串聯,錨泊在指定位置。海洋潛標可安裝的傳感器種類多樣,例如溫度傳感器、海流傳感器、營養鹽傳感器等,不同的傳感器串聯在海洋潛標的不同位置,可以同時獲取不同深度的海洋環境參數數據。除此之外,根據需求,海洋潛標頂部還可以連接海洋浮標,對海面氣象條件進行探測。
海洋潛標于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被開發問世,多年來,隨著歐洲、北美、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海洋高新技術產業不斷發展,其需求不斷增長。在我國,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海洋科學研究、海洋開發利用、國防等不斷發展,海洋探測需求不斷上升,拉動海洋潛標市場規模逐步擴大。
我國海洋面積達到300萬平方公里,海洋中蘊藏大量石油、天然氣、礦產以及生物資源,其開發利用對緩解能源危機、推動生物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與沿海觀測站相比,海洋潛標可以工作在深遠海地區;與一般可移動海洋觀測儀器相比,海洋潛標能夠長時間連續工作,并可以工作在惡劣天氣與海況條件下;與海洋浮標相比,海洋潛標可以工作在深海中。海洋潛標在特定海洋探測領域具有不可替代性。
新思界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海洋潛標研制及應用實力不斷增強。2018年3月,中國海洋大學專家團隊在南海構建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區域海洋潛標觀測網;2021年7月,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團隊研發的準實時潛標系統,布放于海南島東部海域,實現了觀測數據及時獲取,并成功抵御了12級臺風。目前我國海洋潛標研制及應用實力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原文標題 : 【聚焦】海洋潛標在海洋探測中不可或缺 我國研制及應用實力不斷增強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29日立刻參加>>> OFweek2023中國優.智算力年度評選
-
即日-11.30免費報名>> 《2023云計算與通信5G類優秀產品&解決方案合集》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福祿克光伏&電子制造業爐溫跟蹤系統白皮書下載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奧林巴斯-超聲相控陣&全聚焦檢測技術詳解及應用在線研討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聯想智慧中國行|聯想商用IoT新品發布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OFweek 2019(第四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大會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